保险与精算系

丁少群
丁少群

1. 基本情况概述

丁少群,安徽省怀宁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保险与精算系教师、中国农业与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主任、保险时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农业保险专业委员会专委、四川省及成都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团专家成员、中原农业保险研究院学术委员等。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保险及风险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承担《保险理论与实务》、《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保险企业运营管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专题》等课程教学;先后主持或主研有关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译著1部;在《会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金融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次、副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次。

2主要研究领域

政策性保险理论与实务、风险管理与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分析、农业保险理论与政策、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等。

3.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6年9月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科学习,1990年7月毕业;

1990年9月保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农村保险,师从庹国柱教授,1993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担任保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7年11月调入厦门集美大学(福建省属重点大学)财经学院任教,先后担任保险教研室主任、金融系主任,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11月评为集美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1年1月聘为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3年1月聘为厦门市人民政协政策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2003年9月考入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保险学院攻读保险学博士学位,师从林义教授,2006年6月毕业;

2003年7月赴香港、2005年9月赴我国台湾地区,分别参加年金保险、农村保险研讨会,并考察农村保险及其他商业保险业发展。

2006年7月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3月评聘为集美大学三级教授。

2008年9月调入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工作,任中国农业与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9月,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参加教育管理专家培训(结业),并进行学术交流。

2012年11月,到台湾淡江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

2021年12月,因学校学科调整撤销保险学院,调入公共管理学院社保系工作。2025年2月,调入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工作,担任保险时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

4完成与正在承担的主要课题

①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医疗保险推动医疗服务供给的结构调整和政策协同研究”,课题编号为24XSH028。项目起止时间:2024年9-2026年12月。

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社会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批准号13XSH018,已结题。

③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和费率精算研究”,课题编号为2007JJD790149。

④主持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TCC5)之“海南省水产养殖保险示范”子项目(个人咨询顾问及“海南省水产养殖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分区研究”项目)。

⑤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项目“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对企业及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研究”,课题编号为SC12A010。

⑥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及实施难点研究”,课题编号为07&ZD047。本人为该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

⑦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发达城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批准号为07BSH066。本人为课题第二负责人。

⑧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我省农村医疗保障和救助问题研究”,批准号为2003B0106。

⑨主持厦门市社科重点调研课题“厦门市新农村建设中集体资产股份化议题研究”。 该课题成果被评为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⑩主持厦门市社科重点课题“厦门市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探讨”,项目批准号:厦社科研[2009]4号。

⑾主持中国保险学会委托资助课题“农业保险费率厘定问题研究”,2013年5月完成课题,已办理结题。

⑿ 主持成都市温江区医保局委托课题“温江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与综合监管机制研究”,2015年7月完成结项。

⒀ 主持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农业保险发展的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及经验研究”, 2015年10月完成结项。

⒁与长城证券并购部合作完成决策咨询项目“以股权换岗位为突破口,破解超大国企改革难题——关于全面优化农行产权结构改革的建议”。

⒂ 主持成都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 “基于共生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创新路径研究——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索”(2014-RK00-0015-ZF)。

⒃ 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16年重点项目“社会保障应对经济危机能力的比较研究”(2016JDZD002)。

⒄ 主持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甘孜州前方工作组委托课题“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农牧民脱贫增收、精准扶贫专题研究”

(18)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2016-2017年度政务调研项目“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实施效果与政策优化研究”(协议编号:201609)。

(19)主持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委托项目“成都市城乡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的模式选择研究”。

(20)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九大专项“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难点与路径优化研究”(18VSJ095),项目负责人: 林义。。

(21)主持四川省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委托项目“四川金控在凉山州发起设立西部农险公司的可行性研究”。

(22)主持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四川昭觉县火普村保险扶贫深度调查评估研究”,20万元,2018.5-2019.12。

(23)主持广州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拓宽医保卡功能完善广州市城镇职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20万元,2019.3-2019.12。

(24)主持四川省社科课题基地重大项目“多层次医保体系中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为SC19EZD023。

(25)主持泸州市、阿坝州、广安市、凉山州等地市医保局委托项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研究”。

(26)主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委托课题“农业保险服务四川乡村振兴的现状、问题与创新路径研究”,15万,2022年5-12月。

[27]主持2023年度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传导机制、实施难点及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SCJJ23ND144。正在进行。(B成果)

[28]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社科二十大专项“基于系统观念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与政策协同研究”, 课题编号为23ZDA099。正在进行。

5主要研究成果

(1)主要著作(专著、译著、教材等)

①丁少群 主编:《新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变迁与展望》,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2020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入选选题。

②专著:《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研究——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制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③专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厦门市“优秀社科丛书”资助项目全额资助),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④主编:《农业保险学》教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12月

⑤副主编:《国外农业保险:实践、研究与法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⑥与庹国柱、王国军等合译:《保险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6月出版

⑦合著:《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2009年2月,获评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⑧主编:《保险学》教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9]丁少群 许志涛 李培 苏瑞珍 著. 中国社会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10]丁少群 王信 等编著.种植业保险[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2)主要论文(部分)

[1]农作物保险风险分区和费率分区问题的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8月

[2]从农业保险理论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金融研究》,1993年6月

[3]我国保费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会计研究》2005年10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1月全文转载、获厦门市政府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农村灾害管理:防赔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1月

[5]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改革》2005(9):63-68.(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12月转载、获厦门市政府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6]论农业保险区划及其理论依据,《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6月(人大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1996年8期全文转载)

[7]我国农业保险的险种选择,《保险研究》1997年12月

[8]我国保险费率管理体制与决定机制探讨,《上海保险》2005年3月

[9]我国农业保险的费率分区研究,《保险研究》,1995年12月

[10] 工业化国家城乡统筹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建设,《中国劳动》2005年9月

[11]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比较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8月

[12]我国保险市场应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型结构转变,《商业时代》2006年3月

[13]建立福建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想和政策建议,《东南学术》2005年4月

[14]工业化国家的“三柱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及其评价,《世界农业》2004年6月

[15]面对金融危机:保险业高增长下蕴含的高风险[J].上海保险,2009(1):5-7.

[16]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西北农业学报》2000年7月

[17]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扶持政策,《世界农业》1998年8月

[18]农民的风险,谁来担?《中国保险》2001年3月

[19]国有股如何走向流通,《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6月

[20]农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该向何处去?《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3月

[21]农作物保险的危险单位区划研究,《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6月

[22]农村医疗保障:合作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的转变,《农业经济》2003年11月

[23]农作物保险费率厘订问题的探讨,《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5月

[24]日本农作物保险项目的演变,《日本问题研究》1993年2月

[25]我国农业保险的试验及评价,《调研世界》1998年5月

[26]医疗机制改革要实现“三同步”,《福建改革》2000年5月

[27]城市化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5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8月全文转载、获厦门市政府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8]我国保险企业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方法改革探讨,《金融会计》2006年1月

[29]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6年5月

[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定位与政策建议,《改革》2007年2月

[31]云南大理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情况的调查,《经济问题》2007年4月

[32]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式选择,《银行家》2007年10月

[33]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创新农村征地的新模式,《厦门日报》(理论版)2007-02-07

[34]厦门农村就地城市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1(4):10-14.

[35]商业保险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景及对策[J].上海保险,2009(2):5-9.

[36]我国农房保险的发展模式和建议[J].保险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3):71-75.

[37]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技术障碍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11(6):53-62.

[38]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可持续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2(2):53-60.

[39]嵌入性视角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隐忧及其可持续发展[J].保险研究,2012(5):4-10.

[41]社会保障水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国经济问题,2013(6).

[42]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J].保险研究,2013(12):58-64.

[43]农业保险逆选择行为的生成机理及规避策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2012,12(6):55-60.

[4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研究,2013(8)

[45]境外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及其运作机制[J].中国劳动,2013年第11期

[46]农业保险的政策效果需要监管护航[J].中国保险,2014年第8期

[46]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4(4).

[47]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中政府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探究[J].上海保险,2015(3).

[48]定点医院的患者感知、主观选择与医保管理满意度评价——基于成都市31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问卷调查[J].保险研究,2015,(6):12-16.

[49]丁少群,李培.我国“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京),2015(1).

[50]丁少群,王信.统筹推进“三医联动”综合改革[J].中国保险,2015,(9):20-23.

[51]李培,丁少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养老金并轨能缩小收入差距吗——兼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J].当代经济科学,2016,(4):61-73.

[52]丁少群,王一婕. 地震保险共保模式的优劣势及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基于四川省地震保险试点方案的分析[J].上海保险,2016,(2):40-44.

[53]丁少群,蹇滨徽.基于泰尔指数的医疗救助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J].南海学刊,2016,(2):35-41.

[54]丁少群 陈先洁.德、美、新三国社保基金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30(3):76-80.

[55]丁少群.保本微利关键是科学的机制设计与专业的风险管控[J].中国医疗保险,2016,(6):25-26.

[56]丁少群,王亚茹. 供给侧改革给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上海保险,2016,(11):54-56.

[57]丁少群,罗婷.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情况评析[J].上海保险,2017,(5):56-61.

[58]丁少群,王一婕. 税制对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的影响__以美国个人退休账户的养老保障税优政策为例[J].中国保险,2017,(6):33-38.

[59]丁少群,陈怡迪.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迫切需求及发展方向探索[J].上海保险,2017,(2):51-54.

[60]丁少群,伍秋晓.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省际差异性探讨[J].上海保险,2018,(7):39-42.

[61]丁少群,樊夏朵.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需求的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10):76-93.

[62]李培,丁少群.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多元视角、互动机理与利益协调机制构建[J].改革,2019,(5):148-159.

[63]丁少群,李植.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迫切性与发展路径[J].中国保险,2019,(2):23-29.

[64]李培(博士生),丁少群.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9,(1):104-112.

[65]丁少群,苏瑞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研究[J].保险研究,2019,(10):114-127.

[66]丁少群,杨含.基于财务指标的保险业发展稳定性的比较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05):49-53.

[67]黄德斌 丁少群 叶林.社商合作规范发展研究[J].中国社会保障,2019,(01):82-83.

[68]高凯(博士生) 丁少群 王信.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省际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20,(4):53-68.

[69] 聂鑫淼 丁少群. 网络互助平台运行机制的内在隐患及转型方向探讨[J].上海保险,2020,(2):49-53.

[70] 熊小奕 丁少群 .不同家庭结构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J].上海保险,2020,(5):47-53.

[71] 丁少群 杨诗画. 不同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险构成差异及对就业率的影响[J].中国劳动,2020,(4):64-79.

[72]丁少群 张兴明.村级尺度保险精准扶贫的调查评估研究[J].中国保险,2020,(7):14-18.

[73]詹宇航 丁少群.政策效果初显 制度尚须优化——成都市温江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0,(3):57-61。

[74]王信 雷欢 丁少群.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障碍及创新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65-73.

[75]丁少群 林萌 王安鹏. 我国民间慈善活动的主要风险及保险保障创新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0,(4):5-8.

[76]丁少群 张珏 李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研究 [J].《理论探索》,2021,(05):96-104.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1期(P62-63)收录转载)

[77]丁少群 周宇轩.全民医保“十四五”规划发展方向与商业保险的发展建议[J].《中国保险》,2021,(01):15-19.

[78]丁少群 谭莉 张玉凤.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评估与实现路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39(04):98-108+124.

[79]赵雪婕(学生) 丁少群.城镇化对我国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J].《上海保险》,2021,(04):36-40.

[80]魏洁(学生) 丁少群.外卖骑手的工伤风险特征及保险保障制度创新研究[J].《上海保险》,2021,(01):58-61.

[81]高雨菡(学生) 丁少群.智慧交通对传统车险的影响[J].《中国保险》,2022,(05):21-24.

[82]李培(博士生) 丁少群.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政策调适及经验启示[J].《改革》,2022,(05):52-63.

[83]丁少群 周宇轩 任斌.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分流效应和健康效应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06):55-68.

[84]谭莉(博士生) 丁少群.多主体如何协同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基于市场运作视角的案例研究[J].《保险研究》,2023,(09):47-60.

[85]杨亮 王亚茹(博士生) 丁少群(通讯作者). 医疗保险、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与财务脆弱性[J].《保险研究》,2023,(08):66-82.

[86]丁少群 周宇轩(博士生).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对医患行为的影响[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02):56-68.

[87]张紫霄(博士生) 丁少群 等.养老基金ESG投资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基于Wo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4,(02):141-151.

[88]高凯(博士生) 丁少群.政府引入商业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模式与应用路径研究[J].《保险研究》,2024,(06):28-42.

[89]谭莉(博士生) 丁少群(通讯作者).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中的赛马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24,(09):3-14.

[90] Shaoqun Ding, Yuxuan Zhou. County medical community, medical insurance package payment, and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compact county medical commun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PLOS ONE 19(4): e0297340. Published:April 5, 2024:1-26.

6、主要获奖情况及其他社会反响

①2014年12月,《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合作专著)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②2009年2月,合作专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③1996年11月,作为主要参加人(排名第三)完成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课题成果获得农业部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④2023年11月,合作专著《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本人排名第二)。

⑤2008年1月,学术论文“我国保费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获得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省级)颁发的厦门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⑥2006年12月,“我市新农村建设中集体资产管理与股份化议题研究”课题报告获得厦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颁发的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⑦2005年8月,学术论文“城市化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获得厦门市(副省级)人民政府颁发的厦门市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⑧2018年3月,教学案例《从“宝万之争”看保险的“初心”与万能险的运营》获评首届全国保险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中国保险专业硕士教指委)。

⑨2013年7月、2017年7月,两次被中共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⑩2017年1月、2018年1月,先后获评西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一等奖。

⑾2018年6月,获第三届“殷孟波金融教育基金奖教金”。

(12)2020年10月,主编著作《新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变迁与展望》,获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2020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入选选题。

(13)完成决策咨询报告:“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防范能力存在的短板不足及对策建议”, 2022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采纳刊载于省委内参《四川信息》,并获得校党委党办、科研处嘉奖。

(14)丁少群 兰尹成 等合作完成的教学案例“涅槃之后:AIG的重生之路”,2022年3月获江苏省经济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省级教学案例竞赛一等奖。

(15)决策咨询报告“当前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面临的主要制约及对策建议”, 2023年6月教育部及国办采用,A成果。

[16]决策咨询报告“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24年7月教育部采用,A成果。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格致楼222

Email:sqding@swufe.edu.cn

上一篇: 杨亮

下一篇:王吟之

关闭